原文标题:2021年中国益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国产逐渐替代进口「图」
1857年,巴斯德发现乳酸菌是一种腐败微生物;1889年,Tissier发现双歧杆菌;1990年Moro发现嗜酸芽孢杆菌;1930年基于分离出来的干酪乳杆菌,代田发明了商业化的发酵牛奶;1965年Lilley和Stillwell对益生菌进行定义:促进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活菌;2001年,FAO/WHO定义益生菌含义;2003年基金组时代第一个测序的益生菌:植物乳杆菌 ;2016年至今,FDA/CBER发布活体生物药早期临床试验的CMC指南。
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由此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益生菌产品相关国家标准,行业快速地发展期部分企业出现野蛮生长态势,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021-2022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发布多项团体标准,在国标空窗期对行业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
益生菌产业链可以上游为饲料添加剂名录、可食用菌种名录、婴幼儿食品可添加名录、药用益生菌等,中游为制作活菌种、发酵原液、益生菌制剂(胶囊、颗粒)、菌粉等;下游产业为益生菌食品、膳食补充剂及药品和原料。
益生菌下游最大应用在乳制品行业,是酸奶行业的“芯片”。益生菌下游主要使用在有三大场景:乳制品及其他发酵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和动植物用益生菌,其中乳制品及其他发酵食品为最主要应用,占比为86%。在乳制品中,益生菌又分为两种用途,一种起发酵作用,是酸奶等发酵食品发酵的必需品;另一种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酸奶发酵后,额外添加进酸奶,可起到一定功效,比如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
根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2017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为553亿元,截至2020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上涨至880亿元,同比2019年上涨16.97%,预计2021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上涨至968亿元。
根据数据统计,意大利益生菌人均消费量是最大的,达到10.6美元,其次是美国,益生菌人均消费量达到6.8美元,第三名为意大利,益生菌人均消费量达到6美元,中国益生菌人均消费量仅仅为0.4美元,和其他几个国家相比,中国益生菌人均消费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生活环境影响肠道微生物群,本土益生菌需求空间大。目前规模化商业应用的益生菌95%来自国外公司。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益生菌原料市场中年产能上千万规模的企业有科拓生物、维康生物、一然生物、润盈生物四家企业。其中科拓生物在益生菌板块中发展迅速,成为目前中国益生菌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
科拓生物公司为中国益生菌市场中的国产龙头企业,依据数据显示,科拓生物营业收入及益生菌业务营业收入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3.08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3.64亿元,益生菌业务收入由2019年的0.19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0.74亿元,经营占比也从6.46%上涨至20.46%,说明科拓生物公司更加重视益生菌业务,未来科拓生物会在中国益生菌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随着中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国国民对健康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益生菌作为能够保护肠道健康的特殊菌群,深受国民的喜爱,酸奶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依据数据现实,中国酸奶市场销售额逐年上涨,说明国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2021年中国酸奶销量为1536亿元,同比2020年上涨1.92%,所以益生菌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益生菌市场中使用的大部分还是国外企业的益生菌菌种,西方国家的肠道微生物结构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民,中国国民的肠道环境也不一定能够吸收国外引进的菌株的定植和功效的发挥,而且现阶段,中国国民使用抗生素较为频繁,饮食上的习惯也多样化,所以中国国民的肠道问题还需要国内自主企业制定适合国人的益生菌菌群。
原文标题:2021年中国益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国产逐渐替代进口「图」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益生菌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升公司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市场运行状态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