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tdwss.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tdwss.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tdwss.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tdwss.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访谈_中国政府网_乐鱼APP-乐鱼体育官方下载-leyu乐鱼电竞竞技

访谈_中国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4-12-26 20:28:04 来源:乐鱼APP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网友们一定注意到,“蛋奶工程”、“爱心午餐”、“免费午餐”这些温暖的词汇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贫穷的地方、干旱地区的孩子们捧着丰盛的饭菜,展露笑颜。党中央、国务院格外的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习生活条件。

  2011年10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此项政策出台后,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和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孙光奇,接受我们的专访,就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行现场解读并回答网民提问。欢迎两位。

  谢谢。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到这儿来和大家一起商量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有关问题,并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也不是,实际上有些地方拿到有些地方也没有拿到,主要是看各地的准备情况,只是政策从那时候开始,钱也是那时候准备的。第二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农村孩子都享受到?得这么说:这一次我们是国家试点先行,所以试点县的所有农村孩子都能拿到,其它地区的农村孩子目前还拿不到这个补助。

  那当然,最直接的依据就是去年年底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其中出了一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那里面就定了全国的扶贫开发区是哪些,简单说就是“11+3”,“11”是国家确定的集中联片特困区,一共是11片;“3”是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这些地区共覆盖到680个县,这680个县就是将来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将来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祖国整个扶贫开发重点区就在这里,所以这次营养改善计划也是从这些区域开始,先解决这些区域农村孩子吃饭、营养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们的祖国不是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了吗?为什么现在还要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呢?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为什么实施这个营养改善计划呢?有这么四个背景:第一是有指示。、总理、、、、分别对农村孩子营养改善工作做了重要的指示,要求重视这块工作,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方案。

  第二是国家的一些重要文件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里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贫穷的地方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一个文件里第四章、十八章、二十一章三个地方明确规定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穷的地方学生营养水平,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里面也对这块做了规定。

  第三是人民群众有需求,我们的祖国1.3亿农村学生,其中有3000万学生在学校住宿,这三千万学生这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里面,还有一部分虽然不住校但是离家比较远。因此孩子们是否在学校里能吃上热饭、饱饭不但是每个孩子个人的问题,而且是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这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就是针对解决农村孩子吃饭问题、营养问题来的。

  第四是地方政府有探索,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围绕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启动实施了一系列的工程。比如浙江“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重庆的“中小学学生营养促进工程”,陕西的“蛋奶工程”,贵州农村学校小伙房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对全国推动这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地方的探索工作也需要中央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基于这些背景我们经过反复研究,经过国务院批准决定实施这个营养改善计划。

  任何一项政策出台前都会做大量的调研工作。那我们贫穷的地方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究竟是如何的?

  前不久与一位贫困教育局长在一起,他说我所在的县基本上不存在学童营养不良的问题,最需要补缺的是校舍问题,想要的不给、不想要的营养却来了。

  可能不同地方反映的问题不一样,总体上对农村义务教育来说我们有这么一个判断:有学上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解决了。现在是上好学的问题,整体看来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孩子在啥地方上学解决了,学生有校舍,有公共的基本教学条件,但是具体的情况各地不一样。

  经过调研我们感觉在中西部地区目前比较迫切的是农村孩子营养改善的问题,我们有关部门一起做过多次调研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亲自带队到陕西等地就农村孩子营养改善工作做了调研,大家通过反复调研有这么一些判断:

  一是在农村地区其实是先解决吃饭问题,就是怎么先让农村的孩子有饭吃,一下子谈营养多好还谈不上。二是在国家级贫困县有,在其它地区也有。三是整个西部地区农村孩子营养问题肯定比中部地区的要严重。刚才那位网友说了也许在中部的一些县不突出,而在整个西部的县是很突出的。四是农村学校普遍是食堂不足,需要创新供餐机制,有些有食堂能解决,有些没有食堂不好解决,需要想别的办法。五是现在地方有试点了,但是仅靠地方的试点和现有的投入还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所以归纳下来我们觉得在农村孩子营养方面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是需要近期加紧解决:一是营养不良的问题;二是现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覆盖面比较小、标准比较低的问题;三是中西部一些学校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是需要解决。我这里正好带了一些图片,主持人和网友们可以了解一下。在西部很多地方农村孩子上学、吃饭还得带炊具。看到这些图片后确实很震动我们,解决他们吃饭的问题也确实是迫在眉睫了。

  刚才我们讲到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格外的重视的。那我们很想知道贫困学生农村学生的资助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通盘的考虑呢?政策的出台有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其实对解决困难学生上学问题国家是有整套考虑的。最早从“两基”攻坚开始,2004年国务院决定实施“两基”攻坚计划,就是针对西部地区农村孩子上学问题来的。“两基”攻坚把没有普九的那些县的问题解决掉,让孩子先有地方上学;然后到2005年国家提出了一个“两免一补”的政策,“两免”是免学杂费、免教科书,“一补”是补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两免”是所有学生都享受的,“一补”是贫困生享受的。2005年提出这个政策,2006年国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个改革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部纳入政府保障,建立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从这样一个时间段起,中央和地方就开始大量的投入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2007年、2008年逐步把这个“两免一补”的标准提高了,2010年的时候提高了一次,小学每生每天三块、初中每生每天四块,每年按250天计算;2011年又提高了一次,小学生提高到每生每天四块钱,初中生是每天五块钱。大家也能看出来我们的政策是慢慢加码的,标准也是慢慢地提高的,对解决困难学生上学吃饭的问题国家投入巨大、了不少心。

  下一步还应该要考虑很多,包括正在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其他有关问题都会慢慢纳入政府的考虑范围。

  大家还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这次营养改善资金全部是由中央负担的,相对于学生来说是免费的,为什么叫“营养改善计划”?而不叫“免费午餐”或“免费营养餐”呢?

  感谢网友关心,关于这一个名称也经过了多次的讨论研究,当时也有提出叫“免费午餐”的,经过反复讨论并经国务院同意最后还是叫“营养改善计划”。基于以下的考虑:一个是依照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那里面要求启动贫穷的地方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是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

  二是考虑到政府和家庭的责任问题,参照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和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政府主要是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营养改善上提供资助。三是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长期的惠民过程,从财政术语来讲是“刚性支出”,是年年都有的,所以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680个试点县2600万学生,受益一天三块钱全年就是160亿,还有“一补”资金一年要140亿,这两项加在一块就300多亿,这还不包括食堂建设的钱,在目前阶段考虑到政府还有许多改善民生的投入。综合以上考虑,还是用“营养改善计划”这么一个称呼。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680个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生每天提供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这一标准是怎么样确定的?

  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的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在许多城市人印象中,3元钱也就能买一瓶饮料,甚至连一碗二两的牛肉面也吃不上,那么用在改善孩子们的营养上,3元钱的标准是不是有点低呢?

  3块钱光是吃饭的钱,还是连食堂、炊具的钱都包括在内了?要吃饭,总得建食堂吧,建了食堂还得有人给做饭吧,还得配置锅碗瓢盆什么的吧,这些钱从哪里出啊?

  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是3元钱的标准,一个是改善就餐条件有没有投入?实际上这3块钱就是孩子们吃饭的钱,非常明确。定3元钱这个标准的时候,确实是反复研究考虑的,我们叫“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不是全包标准。在一些特困地区3元钱的标准完全能换来一顿营养午餐,这是基于现阶段的国情,更主要的是与试点地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要基本相适应,这样我们这个政策才有可操作性。

  具体考虑有这么几点:一是基于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水平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801元,试点地区应该比这个数还要低,因为那是全国平均数,试点地区都是十分艰难的。小学营养改善补助标准每天3元钱一年就是600块钱,相当于有1/3的当地农村居民食品支出了,先行的有一个“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补助费一直有,如果试点地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加上“一补”中的小学生的4元钱、初中生的5元钱再加上3元钱营养餐补助,小学生一天就是7元钱、初中生就是8元钱。以一年来算小学生就是1600元、初中生拿到1850元,已超越了当地的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了。

  二是从国内实践来看,目前有些地区搞了营养餐的试点工作,但是政府补助标准没有超过3元钱。比如,陕西“蛋奶工程”一天2元钱,是由政府和家长共同分担的。从实施效果来看家长分担比不分担要好一些。三是从国际比较来看,大多数实施营养工程的国家,基本上政府都是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营养补助。我们也挑了一些国家,他们实际上和我们“一补”的政策基理是一样的,比如我们通过了解日本2005年家长负担营养餐的比例是49%,法国也是对困难家庭学生给予补助,巴黎市政府把学生家庭收入分成八档,最低档每月收入234欧元,最高档每月超过2500欧元,相应学生吃饭的价格也分成八档,最高档5欧元一顿、最低档象征性的收大概0.13欧元。美国大体是三档,家庭收入在贫困线%水平以下的学生全免,贫困线%的学生能够轻松的享受低价午餐,超过185%的就是学生全部负担。

  四是从政府和家庭的责任划分来看,政府还是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营养改善问题,家庭要承担对应的支出责任。所以通过以上考虑,目前把这个标准定为3元,这是一个补助性的不是一个政府全包的标准。一年160多亿元,在当前也不是一个小数了。大家认为可能不太高也想多一点,但是这也要与目前的国情相适应,也希望每个方面能够理解,共同开展这项工作。

  还有食堂包括请人做饭以及炊具肯定是不在这3元钱里面的,那这些钱从哪儿出呢?

  这次营养改善计划中,改善就餐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没有就餐条件,这3元钱可能花得不是特别理想,当时政策设计的时候就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考虑了,而且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都有考虑。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部困难地区学校食堂改善给予奖励性补助(补50%),比如要10万元建一个食堂,中央财政就补5万。我们要求各地本着科学设计、安全节俭、卫生实用的原则,统筹“中小学校舍食堂维修改善长效机制”里的一笔钱,还有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里面的一笔钱等等。同时工作上我们要求各地食堂建设要单独编制食堂建设规划,使食堂建设能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

  2010年2011年两年中央财政和教育部一起实施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这个改造计划里的钱大体支出一是配齐图书教学仪器设施和体育器材,二是改善食堂、宿舍等学校的附属生活设施。

  那像刚才图片里面自己拿柴火、自己拿炊具的情况就会改善?国家在改善农村营养健康方面是否还有投入?

  就会大大改善,因为这两年拨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169亿元中,相当一部分是地方统筹用于食堂建设的。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去年年底,我们财政部和教育部两部委又专门追加了食堂建设专项资金100亿元,重点用于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的农村学校的食堂建设,改善学生的就餐条件。今后根据各地报送的食堂建设规划和布局,我们还需要统筹予以考虑食堂建设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中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就是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为农村学校食堂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其待遇等问题。我们也相信地方人民政府会通过种种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国务院文件的有关要求,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每人每天3块钱就是吃饭的钱,那除了160多亿的钱之外辅助的也会追加很多钱在里面?

  对,年底有100亿,其中年中又有大概几十亿的钱通通用于这个,包括小的教学点建一个伙房买点炊具也能从里面开支的。

  我简单补充一点,实际上除了直接的每天三块钱的160亿营养补助之外还有三笔钱,第一笔是食堂建设的补助,刚才孙司长说到重点也是在这些680个县里面,其他县也会拿到一些钱,补助他们、支持他们改善就餐条件,有条件的需要建食堂的就建食堂,不建食堂但是能配备一些小伙房,利用现有的闲置校舍,这块我们原来就安排了几十亿,目前又新增了100亿;第二笔是“一补”的钱,原来有了这个政策,从2011年又提高了标准,原来的钱还在,中央又新增了,并且和地方五比五分担,这部分加起来也有140亿;第三笔是国务院文件规定地方政府在国家试点之外也可以搞一些试点,如果试点得好,中央财政还要依据情况予以奖励。

  我们国家从中央到地方,一共五级政府,国家这么大,线这么长,要执行好这项政策,谁该负什么责呀?

  这个问题问得最重要。我们也是从设计的具体方案开始就觉得这是一个很需要我们来关注的问题,因为出台一项政策可能不那么难,但要按照我们预想的政策效果运行的话,也不那么容易。我们大家都认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安全风险大。先看层级,有中央、省、市、县、乡这么多层,再看环节,从生产到流通,做到最后分餐甚至后面的监督、宣传也涉及到很多环节,不管哪个层级、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政策效果,所以我们也是在想怎么能把各级的责任分清楚,各级的责任、各部门的责任分清楚,这也是我们从始至终关注的问题。

  对这一点,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审议方案的时候、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这个事情的时候,领导讲话、国务院文件等内容做了非常明确的描述和规定。大体有这么三条:在中央和地方职责划分上,以地方为主。因为农村孩子都在当地,具体怎么操作,地方最清楚。中央重在指导,中央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落实有关政策,加强政策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

  为了加强政策指导,12月8日到21日我们两家按照国务院领导指示办了三期培训班。中西部22个省份680个试点县直接管操作的人员都叫来了,分三片,一片在西南近600人,一片在西北近700人,一片在中部380人,每个县来两个人,一个财政局长,一个教育局长;每个省三个人。咱们进行了面对面的培训,把中央的政策要求讲清楚。地方的责任是重在落实,怎么把中央的政策搞清楚、把握清楚以便下去落实。

  第二层在省级和市县,以县一级为主,省重在统筹,统筹五个方面:一是统筹制定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整个省的事情怎么搞要通盘考虑;二是统筹规划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国家规定的动作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也可能通过你自己的情况搞一些地方试点,在完成国家规定动作之外,是否能有一点自选动作,要统筹考虑;三是要统筹安排资金使用,正如刚才孙司长所说,我们有很多笔钱是累加起来的,我们要把这个钱用好,哪些建硬件、哪些配软件、哪些直接用在孩子身上、哪些是解决食堂人员工资问题,也要统筹考虑;

  四是统筹改善就餐条件,我们并不是说一实施这个计划,就要求所有的农村学校遍地开花,都去建食堂。有些规模小的,可能不需要建标准的食堂,那就要统筹考虑。有些寄宿制学校成规模了,就要建食堂,规模比较小的可以建小伙房或者在某一个学校集中建一个食堂,让这个食堂辐射到旁边几所学校去也能的。还有一些实在没有条件建食堂,也没有人去送餐服务,那就搞一些托餐,在严格准入情况下委托个人或者家庭给十几、二十个孩子做饭,也需要给一些补助,比如设备、炊事方面等等的补助;五是统筹食品安全管理和指导工作,不能吃出问题来,这个工作如果不统筹,单靠一个学校、一个部门都没法做。

  市一级重在协调,协调本辖区内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县一级重在落实,就是要把资金落实到学校、落实到孩子身上去、落实到具体的配餐指南,这个学校采取什么样的供餐方式,天天吃什么比较有营养,都需要县里面因地制宜地做好这些事情。我们特别明确,县一级政府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县长和每个县的主管县长肩上的责任非常大。如果出问题第一个追究责任的就是这一层。

  另外,政府和社会这一块,我们强调政府为主。孩子的营养问题,家庭要承担、社会要承担,当然政府也要承担。因为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孩子现在的身体好,将来的国民素质自然就高,我们的发展水平自然就上去了,所以我们也是在强调中央、地方,省级和市县,政府和社会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落实好、分解好。

  办培训班的时候,我们对各级都提出了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对省,我们要求:一要制定实施方案;二要建立省市县三级责任体系,这个事情每一级该谁负责、负什么责任都搞得清清楚楚,这也是以前中小学学校的安全工程的经验,在哪一级,该谁负什么责任,都能找到这个人;三是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四是制定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这么大笔钱不能瞎花、不能出问题;五是制定营养配餐指南,这个省和那个省不一样,南方和北方不一样,还有饮食上的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对县一级要求:一是建立县、乡、学校各级和各有关部门的责任体系,正如省一样,也把这个责任体系建立起来;二是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明确本县域内出了事故怎么办;三是编制学校供餐方式一览表,要把县域内所有的学校分不一样,有些是通过食堂解决的;有些是通过送餐、供餐,让一些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公司、单位的集体食堂来送;还有一类是托餐,既没有食堂也不能供餐,就在当地规模较小的学校采取托餐的方式,要编制这个一览表出来,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四是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不管哪个县都要设立这个电话,出了问题能举报;五是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这也是结合以前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这些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都建立起实名制学籍系统,防止虚报冒领、防止贪污浪费,确实保证这些钱用到孩子身上;六是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系统,这么多东西吃下去了,天天吃,有没有效果呢?从现在开始就要记录他吃的是什么,半年后、一年后这一个孩子的身高怎么样?体重怎么样?身体各方面素质变化了没有?要建立起各方面监测跟踪系统。

  对学校有一些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写给家长的一封信,要告诉孩子的家长说我们要实施这个计划,这个计划的内容是什么?每个学校给每个家长都要有一封信;二是要公布一周菜谱,这个学校孩子星期一吃什么、星期二吃什么、星期三吃什么等等,多少钱、吃的是啥东西,从啥地方来,都要公布出来,在显著位置上让大家看得到;三是编制专项经费收支情况表,不管谁来都要经得起检查;四是落实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学校里面出了食品安全事故怎么报告?怎么救治?怎么处置?五是发放家长意见书,前面宣传介绍这个事情,后面还得征求意见。吃了一段时间孩子爱不爱吃?吃的情况怎么样?看家长满不满意。

  通过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机制。我们培训的时候,把这个都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还给他们布置了“作业”题目,要求他们当时就写出来,看你写的对不对,理解的是不是准确。我们两家一起办了三个这样的班。

  对,应该说有一个统一要求,就是要求这3块钱要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这是统一要求,要值这三块钱,同时要是好东西,不能吃当地滞销的产品,不能说这里剩下的都是土豆,就让孩子天天吃土豆,那不行。还要荤素搭配、有营养,这是统一要求。其他在供餐方式和供餐要求上都不是一刀切,供餐方式上是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处理,我的说法就是,这是一个“多项选择题”,不是“单项选择题”。国办54号文件里面说到在供餐方式上,有食堂的通过食堂解决,规模大的寄宿制学校成千人就要按标准搞,把食堂建得好一点,食堂也好管些。

  确实我们现在有些省份也在这方面探索了很好的经验,像贵州就是省政府出面出台文件,拿出钱资助整个农村中小学建食堂、配备小伙房。最近我们培训班上也请山东的临邑县专门做了介绍,他们就是这些年关切农村学校食堂建设,把农村孩子的吃饭问题和上学问题一样重视来解决,效果很好。另外没有食堂的也分两类,一类是送餐,凡是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我们通过签署协议,在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情况后决定由谁来送。

  第三种方式是托餐。供餐方式上有这么三种,大家还可以创新,有些地方说不止这三种行不行?也可以,你能发挥,所以说是多项选择,不是单项选择,在供餐内容上也是这样。不是强制大家都按一个模式,吃一顿午餐或者都吃蛋、或者都吃奶、或者蛋加奶,不是这样子,要看情况,按照3块钱的标准,可以吃蛋、也能够给大家提供蛋、奶、肉,也可以是课间餐,只要合理搭配保证有营养就行了。

  对,还有一些创新就是在食品原料供应商要创新,刚才有些网友提到这3块钱能吃什么?确实有些地方三块钱能解决一顿午餐但是有些地方还不行。

  对,很多事情、很多工作可以开动脑筋,结合当地的资源和特点能采用创新。比如食品原料采购可以本地化,就地取材就可以省很多运输。你通过集中采购和农户签订食品原料供应协议,长期定点地去做,既解决安全问题也解决成本问题。江苏镇江就有这么一个例子,江苏镇江润州区所有学校食堂都是实施集中采购定点配送,这个区的学校食堂捆绑在一起,孩子们就吃上平价菜了,还有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孩子们开展勤工俭学,这在很多地区也管用,通过勤工俭学补充食品供应,比如政府也能够给大家提供菜地、养养牛、养养猪也挺好。

  我们做调研的时候,我走过云南的几个地方就挺好,有块菜地一年四季都可以长菜,做得最好的学校一个星期吃两顿肉没问题,自己养点猪到点就宰了,自己种些菜能解决孩子的吃菜问题,成本就下来了。我们下一步也准备在这方面总结地方的经验,把他们的经验归归类,提炼提炼分成若干案例让大家学习。供餐方式谁搞得好,我们就编成一集集材料让各位参考学习。

  孩子在家里吃饭,还怕大米有毒,怕菜叶上有农药残留,连油都担心是不是从地沟里炼出来的,现在让孩子在学校里吃,能让家长放心吗?万一吃出个食物中毒啥的,可咋办?

  没错,食品安全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刚才说的一个是资金安全的问题,怎么保证钱规范使用、不截留、不贪污、不浪费。现在是食品安全,保证掏了钱了,不说吃的有没有营养,先说别吃出问题了,没得吃只是营养不够、长得不好,真要吃出问题,吃死人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啊!所以一个政策要执行得好很不容易,这次国务院很看重,国办54号文件里专门以一个部分来说这个内容,强调要把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可见国务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的重视程度,要求把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

  首先说明领导很看重这样的一个问题,怎么能保证这个安全的事情能落实呢?我们大家都认为:一有关部门要充分的发挥职能作用,像吃饭的事情涉及的部门太多了,直接相关的部门就有14个,比如最直接的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还有国务院的食安办,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还有管监督的、宣传部门等等,你能看出它是从原材料的生产环节、市场流通到食堂加工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关职责部门在里面。对每一个部门该履行什么样的职责国务院的文件里写得非常清楚。

  比如我简单举一个例子,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工商部门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比如刚才提到的送餐、托餐,这些单位的主体资格谁来管?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就是要让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根据国务院指示,我们也准备成立一个领导班子,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食安办,还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都是组长单位,其他的十几个部门都是成员单位,每一个单位都派一个司局级领导当领导小组成员,派一个处级领导当工作联络员,我们会建立这么一个经常的联络机制。

  第二条是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工作机制。刚才讲主要操作还是在地方,尤其是省、市、县这一级,他们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指定专门的人员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分餐所有的环节的食品安全。第三是计划直接参与各方要落实责任。比如各级食品安全教育、农业等监管部门要和学校、企业、个人供餐单位签订责任书,食堂自己管的怎么个管法,送餐的怎么个管法,都要签责任书。同时国家规定一些制度比如留样检测制度,大家熟悉的就知道食堂做完了饭,做完了送完了,每次都要留点样,国家有明确的制度,留多少、留多长时间得写得清清楚楚。从业体检制度,食堂的从业人员和提供餐饮服务的人员要符合健康标准,要体检,每年都要体检,要拿证,要经过培训。然后岗位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等要把每个环节、每个人员的责任都具体化。

  通过各个层次把责任明确、具体化后,我们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跟踪、及时改进,不仅让孩子们吃得营养,而且要让他们吃得放心。

  我们感觉在整个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责任非常明确,而且考虑得非常细致。但是无论考虑得再怎么细致,怎么能保证责任到位监管就显得很重要。

  营养改善计划是个绝对的好政策,举双手赞同。好政策只有落实好了才叫好,怕就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怕就怕中央政策到了下边变了味、跑了调。请问,有无另外的配套的东西跟进啊?

  多关注农村寄宿学校的情况,三块钱能不能中央财政直接支付,再少的钱地方都可能会挪用,本人已经看惯了监管的无力。

  确实,监管要到位也不容易,怎么能让一个好政策落地也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刚才孙司长已经介绍了资金管理方面的一些考虑。我们严格按照54号文件归纳下来是这样:我们下一步在做这项事情的时候,在监督方面要建立两个系统、实行六个监督。

  两个系统:一是指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刚才我也已经提到了,要防止套取和冒领国家补助资金的行为,通过这一个系统把资金用到每个人头上。二是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制度,跟踪了解学生改善状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个监督:一是在操作的流程中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审计部门也是我们的成员单位,他们就可以每年定期去审计,我们的钱到位了没有?到位后拨下去没有?拨下去后是不是用在孩子身上?二是行政监督,要监督各级政府责任落实到位没到位,国务院规定的职责有没有履行。三是法律监督,我们要求各地把我们的实施方案、执行情况、执行结果主动向当地的人大汇报,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四是同时向当地的政协进行汇报,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五是接受民主监督,我们要求公示,相关的菜谱、账目要在当地显著位置公示。六是舆论监督,我们设立举报电话,让大家看得见这个事情。

  “两个系统”和“六个监督”把我们整个计划的实施置于阳光之下,大家都来监督的话,正所谓“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大家就能都看得见,出了问题我们也能及时补救,尽可能的避免事态扩大。

  还有一个监督的途径就是孩子的家长,但是我们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让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个家庭都能知道这三块钱的这个政策,网友也提到一些偏远地区信息不发达怎么让他们都知道?

  这个问题提得也非常好,所以前面我说到每个学校要给家长写一封信,那是一种方式。以前操作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时候也做过这样的事情。

  对,我们和财政部两家要印2600万份宣传卡,里面对大家说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实施什么政策,发给每个孩子,让他们拿回去给家长看,家长自然就知道了。我们按照54号文件要求,在行政层面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充分的利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途径向社会各界准确宣传这项政策,像今天这样,我们根据相关要求宣传这个计划,也是其中一个做法。

  在地方也是要求这么做的,我们也正在会同财政部、中宣部准备制定一个关于营养改善计划的整体的一揽子宣传方案。准备对实施这项计划的宣传工作做一个整体的部署安排。学校层面,也要求开动脑筋。通过写一封给家长的信、印宣传画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宣传政策、解读政策,让这项政策深入人心。我们也正在酝酿准备和相关的研究机构一起印一些宣传画和图册,现在已经做了一些样板,正在研究。也相当是做一些引导,中央层面做一点、地方也做一点,到了学校、市、县都做一些。

  最后我想问两位司长的问题是我们的名字叫做“营养改善计划”,可是现在在营养方面很多学校、家长的意识是不是还不够因为我们也发现有些孩子是不吃或者是不愿意吃早餐的。那在国家营养教育方面有没有什么样的考虑呢?

  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现在在很多地方农村只吃两顿、不吃三顿,有些省份现在提出“二改三”计划,一开始我还不懂,后来才明白是两顿改成吃三顿。我们大家都认为一个孩子的习惯会影响一个家庭,一批孩子会影响一个地方,我们这一代孩子影响的就是一个民族。所以我们很重视这个事情,国务院54号文里面专门写了一条,要加强营养健康教育,这条内容对怎么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做了规定,袁贵仁部长在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上代表教育部强调要开展营养教育,要通过专业指导普及营养知识,严格落实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营养教育时间,使广大学生养成科学的营养观念、良好的饮食习惯。

  有些地方多年形成的习惯不一定都是好习惯,我们通过培训也得出这样的结论,老这么搞形成习惯后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实际上从营养学上可能是不对的,那就需要一点一点的改善,通过让营养专家指导孩子,通过孩子辐射到家庭影响到当地来科学搭配、提高营养水平,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后利用这些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非常感谢各位网友对这个事情的关注,作为直接的参与者和操作者,我们大家都希望把这个事情规范化操作、精细化操作,对得起中央掏的这笔钱,也确实能为孩子做点实事。我用自己的几句话归纳这项政策便于大家理解,我在培训中总结这项计划是“五是、五不是”。

  一,是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而不是免费午餐。二,是一整套的政策体系,国家试点、地方试点、改善就餐条件,鼓励社会参与,而不是单独的政策,准确地说是一整套的政策体系。三,是试点先行、逐步完善,不是全国齐步走。这就是说我们先从680个县开始,聚焦这些特殊困难地区、特殊人群,先解决他们的问题然后逐步完善。那些其他没有覆盖到的县也不要着急,我们办试点的时候征求地方意见也有人问为什么只给他们不给我们呢?不要着急,慢慢都会来的,包括这个3块钱的标准,现在是3块钱,慢慢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慢慢就会提上来的。

  四是是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就地取材、合理搭配、保证营养,不是一刀切。绝对不能理解成全国要求必须这样、必须那样,不是这样子,是因地制宜、要自己想办法,结合当地实际、符合当地老百姓的特点,大家能接受就行,当地老百姓满意就行。五是是政府社会协同推进,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单打独斗。这个事情政府主导,其他的社会、单位、部门包括个人、慈善组织都可以来参与,不要搞成一个部门或者就这680个试点县的事,其他的就不管了。是大家一起努力,通过我们这个政府和社会一起推进来解决这一个问题。

  然后是“两安全”、“两系统”。一个是资金安全,一个是食品安全;两个系统一个是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一个是学生营养监测评估系统。通过这“两个系统”的建立保证“两个安全”。希望各位网友持续关注我们这个事情,为我们这项工作提出批评建议或者是完善政策的一些建议,我们肯定会虚心接受、认真改进,和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个事情办好。

  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网友关心这项工作。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项工作一定能做好。

  青少年的营养健康情况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全面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也希望这项政策能够落实好吃到孩子嘴里、长在孩子身上,我们也希望每个孩子的一日三餐都能够营养起来。很谢谢两位司长的解读,回答了网友这么多的问题,也很谢谢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