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演员邓莎给儿子饭里加增高药#的话题登上热搜,并引起了网友们的议论和关注。
9月25日,武汉多位专家这样认为,目前并没有所谓的口服“增高药”,现在临床使用的基因重组人生长素是处方药品,只能注射使用,注射后还需严密监测孩子的诸多指标,这一过程非常严谨。
女演员邓莎在个人视频中称,“儿子今年11岁,身高146厘米,为了让他长高煞费苦心,什么方法都想遍了。”视频中,邓莎给儿子做了一道山药炖排骨,上桌前将白色粉末撒到菜里,告诉儿子这是“长高餐”。
这一视频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这是什么药,孩子吃了真能长高吗?”“妈妈们都有身高焦虑啊,怎么啥都给孩子吃啊。”
“口服生长激素长高目前并不存在,很多家长吃亏上当,还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武汉协和医院儿童内分泌科医生林鸣博士表示,现在使用的基因重组人生长素是处方药品,只能注射使用,注射后还需严密监测孩子的诸多指标,这一过程是非常严谨的。
林鸣表示,临床上接诊过一些家长,为子女增高心切,滥用所谓口服“增高药”或是保健品,有的吃出性早熟,有的造成骨骺早闭,令医生痛心,他认为医学科普教育非常重要。
林鸣曾接诊过一位8岁的小患儿,当时他的身高只有120厘米,比大多数同龄孩子都要矮。家长十分着急,听信朋友介绍,托人花重金买了3个疗程的所谓口服“增高药”。前半年娃的身高蹿得比较快,一下长了5厘米,后面就不动了。父母着急,带孩子到协和医院儿科检查,结果儿子的骨龄已达到11岁的水平,骨骺几乎闭合,影响生长发育。
“孩子的身高,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和睡眠、营养、运动、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相关。”林鸣表示,孩子身高的增长,虽然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但总体来说还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上一阶段亏损的身高,不是下一阶段说追就能追上来的。
林鸣介绍,孩子3岁时正常的平均身长在95厘米左右,这是孩子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到孩子3至10岁此阶段,生长速度相较婴幼儿期要低,每年维持5至7厘米,是身高增长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时期。
“通常女孩子在10至12岁、男孩子在12至14岁进入青春期,有些家长认为最近一段时间就是身高能猛冲一把。”林鸣说,青春期孩子的生长速度类似一条抛物线,整体算下来,青春期女孩可长约25厘米,男孩可长28至30厘米。
“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身高,却忽略了孩子的体重,这也是影响孩子身高的重要指标。”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刘华介绍,其实,体重和体重指数,即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这也很重要,是反映体型匀称度,判断是否超重及肥胖的重要指标。
刘华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逐渐重视儿童的营养水平,但有些孩子吃得好、动得少,明显偏胖。若孩子过于肥胖,骨龄加速增长的风险会增高,“缩短”孩子长高的时间段,影响成年后的最终身高。
此外,肥胖的孩子还容易患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留下健康隐患。此外,有些孩子还可能因为肥胖而影响心理健康,这同样也会影响孩子内分泌情况,进而影响到身高增长。
首先,孩子能长高,离不开生长激素的分泌、膳食营养的均衡、必要的运动等,这不是单纯补钙就可以的。科学防缺钙补钙最重要。其次,单纯补钙、补过量反而不好。钙片吃得过多,孩子便秘不说,骨折、骨骼过早钙化都可能找上门。如果喝奶太多,孩子正餐吃得少,营养摄入就会受影响,反而影响长个儿。
传统观念认为,跳绳、游泳、打篮球,这些项目才是促进孩子长高的运动项目,其实不然。所有的体育锻炼,都能帮助孩子预防肥胖、增加骨量、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从而让孩子长得更高。所以,家长可让孩子选择自身喜欢的运动项目,坚持锻炼即可。
有些家长给孩子进补鹿茸、西洋参这类中药,有促进性早熟的可能,特别是紫河车,就是人胎盘,里面含有大量的性激素。这也是儿童内分泌医生反复和家长强调的,一定不可以乱用中药,就是里面的成分有可能促进性早熟。
正常的学龄期儿童,一年能长5—7厘米。父母可以每年给孩子量身高,并记录下来,画个“生长曲线图”,随时掌握孩子长高进度。
生长激素在入睡后1—2小时内达到高峰,要抓住这个“黄金期”,最好让孩子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
喝碳酸饮料,会加速钙质流失;一些果汁饮料和茶饮等含糖饮料,也会影响孩子血糖、干扰内分泌,影响长高,应尽量避免。
户外活动既能让孩子多晒太阳,又能增加活动量,对促进生长发育很有利。此外,户外活动还能预防近视,一举两得。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