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染毒,不堪设想!参与禁毒,当仁不让!”少年们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活动现场。
6月25日下午,湖北省禁毒委员会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总工会等在武汉洪山礼堂举办“全民共治毒品、护航美好青春”国际禁毒日禁毒主题宣传活动。
震撼人心的案例警示、扣人心弦的缉毒故事、温暖人心的回归关怀、趣味生动的禁毒科普……此次禁毒主题活动不仅是一场文艺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禁毒宣传教育。
《法治日报》记者从湖北省禁毒委了解到,全省多维联动发力,协同职能部门推出一系列主题突出的禁毒宣教活动,持续营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浓厚氛围,慢慢地加强群众识毒、防毒、拒毒“免疫力”,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热情参加毒品治理,筑牢全民禁毒防线,助力打好禁毒人民战争。
“判处被告人柯某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被告人陈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十万元……”
6月24日,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柯某某、夏某某等5人涉毒品犯罪案一审公开宣判。
同日,黄石市阳新县人民法院、黄石港区人民法院、下陆区人民法院、铁山区人民法院分别对涉毒案件被告人进行一审公开宣判。
此次集中公开宣判现场邀请了湖北工程职业学院50余名师生代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教育局等市禁毒委成员单位代表,“全景式”观摩毒品案件集中宣判。法院还当场播放禁毒短视频、结合案例进行“以案释法”,“零距离”进行禁毒法律和法规教育。
连日来,湖北省禁毒委协调全省法院、检察院,针对青少年容易接触的,梳理出一批犯罪案件进行集中公开审判,组织社会群众和学生“全景式”体验毒品案件开庭审判,接受禁毒法律和法规教育。
湖北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提供沉浸式禁毒宣传教育场景,组织学生、居民、职工等群体走进禁毒教育基地,观摩法庭审判、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借助仿真毒品模型、毒驾VR模拟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毒品危害,在心中种下防毒、无毒的种子。
“通过3D演示、人脸模拟,我看到了长期吸毒对身体的危害。”“太可怕了,一定要远离毒品。”到湖北宜昌禁毒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后,小学生们纷纷留下感言。
非遗传承人一边讲解糖画技艺的悠久历史,一边以画勺为“笔”、以糖稀为“墨”,制作各种带有禁毒元素的糖画作品,引得过往群众纷纷驻足观看。
民警借机向大家宣传禁毒知识和防毒技巧,并提醒小朋友们增强安全意识,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递过来的东西。
无声宣教,潜移默化,将禁毒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湖北各地公安机关联合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老百姓易接受的走“新”禁毒宣传活动,提升毒品预防教育的传播力。
今年端午期间,黄冈、仙桃、赤壁等地公安机关抓住龙舟赛期间人群聚集契机,在比赛前指导前来观赛的市民辨毒识毒,赛后为参赛选手和观赛群众送上特别的端午“禁毒知识大礼包”。
恩施州利川市组织民警、禁毒社工在群众赶集日“出摊”,以禁毒知识科普等形式宣传禁毒法律和法规,提高群众知晓率。
在荆州石首市,一辆车身以绿色为主色调的4路禁毒主题公交车每日行驶街头。车身印有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首届“十毒先锋”刘克香的照片以及“同心禁毒 全民反诈”等禁毒宣传标语,每天有上万人次能浏览到车身上的禁毒知识。
“这些看似是可乐、奶茶、跳跳糖、曲奇饼干……其实被加入了有毒成分,伪装成了饮料和零食,大家购买时一定要注意。”看到围拢上来的学生,随州市公安局曾都区分局北郊派出所民警汪白冰开始讲解。随州市禁毒办联合曾都区禁毒办近日在曾都区实验中学举办“无毒青春,绽放未来”禁毒宣传活动,汪白冰结合仿真毒品模型进行毒品知识讲解、增强学生辨毒能力和防毒意识。
孝感禁毒主题微剧《第七你》,十堰市竹溪县向坝民歌禁毒版……一批接地气、形式新的禁毒宣传表演和宣传作品让人印象深刻。
6月22日,在武汉光谷新精神活性物质宣教基地,一场有趣的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实践活动吸引了50名少警队员代表和家长们的目光。
作为2024年武汉“少年警队,开课啦”系列活动之一,武汉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共同开展武汉少年警队识毒防毒系列安全课堂,将课外实践搬进警营,用化学实验类比毒品危害。
今年3月,湖北省公安厅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防范“毒诈赌黄”违法犯罪相关宣传作品,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众热情参加,30天内提交作品1.1万余份。
湖北省公安厅将评审选出的32部(幅)短视频、音频和海报等宣传作品向全省公开播放展示。
与此同时,湖北省委宣传部、省禁毒办联合推进禁毒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六进”活动,在全省各地开展禁毒社会面宣传活动。
“现在层出不穷,比如‘电子烟’‘聪明药’再到‘神仙水’‘巧克力’等,都极具迷惑性。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6月20日,随州市公安局组织民警深入高新区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扫楼”活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兰涛在熊家社区居民活动室为群众讲解识毒防毒知识。
襄阳、宜昌、黄石、荆州、十堰等地公安机关在人员密集的公园、广场开辟禁毒宣传专区,全方位传播“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
7月9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近日顺利完成深海试验航次。这是国内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首次在4000米以深海底开展深海矿产资源试开采试验,验证了“开拓二号”技术性能已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从国家药监局获悉,我国持续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等高端、创新领域标准研制,着力填补创新领域标准空白。
“然而,如何针对应用场景的需求,实现大片段基因尺度DNA在基因组的高效精准整合,仍然是整个基因工程领域亟须突破的难题。该工具能够高效精准整合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中大片段基因,成功实现了以RNA为媒介的功能基因在多种哺乳动物基因组的精准写入。
记者从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获悉,7月9日,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由该中心授予“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以表彰其领导最灵敏射电望远镜项目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必须加强基础研究;而加强基础研究,增加经费投入是关键。在空间科学领域,“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
9日,应急管理部组织视频调度会,连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局,分析研判近期强降雨及洪水发展形势,针对性部署当前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面对发展和保护这一世界性难题,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既关乎民族永续发展,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拔尖计划”最早于2009年由教育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联合启动,旨在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助力学生成长为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
一个优秀的科创人才,仅仅拥有科学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足的。培养科创人才的重点是锻造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个性化的兴趣与人格。
7月7日晚10点,长沙理工大学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内灯火通明。实验室主任蒋昌波正带领科研团队紧盯着实验室内智慧洞庭信息化平台上的数据,不时做着演算和记录。
为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行为,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并于8日发布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供相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发射升空仅2周的中法天文卫星(SVOM,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经过在轨测试,卫星平台工作正常,并与地面40多个甚高频(VHF)快速通信站建立了实时连接,中法双方四台有效载荷均已完成开机测试。
对全球10亿人来说,头痛、恶心、视力模糊和持续数天的疲劳可能会使他们变得虚弱。”论文通讯作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神经科学家Maiken Nedergaard说:“偏头痛其实就是有保护作用的,因为它告诉人们需要休息、恢复和睡眠。
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获悉:由全国饮食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饭店协会牵头制定的《中央厨房 建设要求》《中央厨房 运营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近日获批发布,10月1日起实施。
《通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依法开展的地质勘查工作,执行更加严格的绿色勘查标准和要求。各级自然资源、林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申请地质勘查临时使用或占用林地、草原、湿地等的审核审批和复垦监管,加强部门间审批协作联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审批进度,更好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质勘查项目落地。
进入夏季后,天气变得炎热,人们倾向于前往游泳场所或待在有空调系统的公共场所内活动。专家提示,在这些场所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避免相关疾病发生。
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团队报告了一种解码“材料基因组”的新方法。至关重要的是,SRO提供了详细的原子级蓝图,增强了人们对材料行为的计算模拟、建模和最终预测的能力。
7月1日,载誉归来的李德仁院士在武汉大学作了名为《爱我中华,科技报国》的专题报告。报告会上,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号召全校师生以李德仁院士为榜样,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慢慢的变多的高校学生开始尝试用AI查资料、润色句子,甚至用AI文。作为国内第一批尝试“用AI检测AI”的高校,华北电力大学与知网合作,开发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服务系统”,专门用于检测本校2024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使用AI生成的情况。
海草床贮存碳的效率比森林高90倍,具有水质净化和调控功能,是保护海岸的天然屏障仲夏时节,漫步在黄渤海海域近岸,可见成片盛开着花朵的海草床。要想恢复“海底草原”,亟待加强保护,如建立保护区;也需开展生态修复,即“海底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