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之后发现:我们最爱喝的酸奶和乳酸菌饮料很有一定的概率会致癌!

发布时间:2024-10-28 09:09:52 来源:乐鱼APP

  益生菌,这个听起来充满光环的名字,通常会让人联想到肠道健康、免疫增强和营养吸收。

  然而,最近一项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却揭示了,益生菌,尤其是乳杆菌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成为肿瘤的助推器。

  该研究发表在《Cell》子刊《Immunity》上,提供了关于益生菌与癌症之间复杂关系的新视角。

  根据《益生菌于健康专家共识》的定义,适量的益生菌能够改善消化、调节免疫和预防腹泻等。

  然而,正如论文作者所指出的,市售的益生菌产品并不一定都能显现出积极的效果。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关注了益生菌乳杆菌如何通过代谢膳食中的色氨酸来影响肿瘤免疫。

  色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变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吲哚。

  研究团队发现,乳杆菌能将色氨酸代谢为吲哚,并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中的芳香烃受体(AhR),从而抑制肿瘤免疫并促进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生长。

  然而,当这些巨噬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中,就会转变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它们可能为肿瘤的生长提供支持,并抵抗化疗的效果。

  此外,科学家们通过RNA测序比较了肿瘤内巨噬细胞与正常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差异。

  他们发现,PDAC中的TAM表达了多个与肿瘤生长相关的基因,并且AhR的活性显著增强。

  AhR的功能是调节免疫反应,而其激活又依赖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特别是乳杆菌代谢产生的吲哚。

  乳杆菌通过代谢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能够激活TAM中的AhR,进而促进肿瘤生长。

  在使用抗生素氨苄西林的情况下,乳杆菌受到抑制,这使得小鼠体内的肿瘤重量减轻,显示出抑制肿瘤的潜力。

  研究还发现,乳杆菌L. reuteri和L. murinus能够产生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乳酸(ILA),这两种物质均能激活AhR,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生长。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微生物群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正作用。

  一般来说,活菌型乳酸菌饮料出厂时的活菌数为 1×106CFU/mL,而低温活性乳酸菌饮料在运输、保存过程中都会造成乳酸菌数量的减少。

  饮料买回来后,还需要在 2℃~10℃ 的环境中冷藏,而且保存时间越长,活菌数就会越低,如果放在室温下保存,活菌数还会下降得更快。

  所以等你从超市把饮料买回家,再在某个晚上打开冰箱,准备美滋滋地喝一瓶冰饮料的时候,饮料中的乳酸菌可能已所剩无几。

  而我们摄入的食物,都要经过胃液、胰液和胆汁等强力杀菌消化液的“洗礼”,才能到达小肠,进行消化吸收。

  那么饮料中残存的一部分乳酸菌,如果要成功到达肠道内生长繁殖,发挥作用,还要先扛过好几轮消化液的“攻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光靠喝饮料补充的乳酸菌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了。

  益生元是一种选择性的发酵成分,是益生菌的“食物”,它会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几种菌落中的细菌生长与活性,从而可能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益生菌和益生元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常见的益生元有低聚果糖、菊粉、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它们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蠕动,增加便便的润湿感。不过腹泻的人如果大量服用益生元,肠道会持续蠕动,增加腹泻症状。

  所以饮料中添加的益生元,作用是和益生菌共同发挥作用,但就像上面说的,因为进入到肠道的活菌太少,即使能够对肠道产生有益影响,作用也比较有限。

  膳食纤维是可食用的多糖类成分,它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可以影响其他食物的消化,也有助于软化大便、促进规律排便。它大多数来源于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

  膳食纤维对健康确实也重要,但通过日常蔬菜水果的摄入也足够,没必要为了摄取膳食纤维而专门选择乳酸菌饮料。

  想通过喝乳酸菌饮料来维持肠道健康?不如多吃些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错了错了,虽然从乳酸菌饮料的营养成分表中,其脂肪含量确实为0g,但这类饮料一般含糖量较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在7g~10g/100 ml。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居民每天摄入的添加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大多数来自,建议是不喝或少喝。

  添加糖包括人类制造食品时所加入的蔗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制造业中常用的淀粉糖浆、麦芽糖浆、 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甜味的淀粉水解产品。

  如果饮用100ml/瓶的乳酸菌饮料,那么2~3瓶即达到甚至超过了每日添加糖推荐量。

  由于饮用“0脂肪”的乳酸菌饮料,人们会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造成能量过剩,最终转化为脂肪的形式贮存在体内,从而埋下肥胖的隐患。并且,大量的精制糖也会影响脂肪代谢,成为一个“甜蜜杀手”。

  因此,鉴于益生菌与胃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并且乳酸菌饮料在运输、保存等过程中造成的菌量减少,实际上对于肠道健康并没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其同时还含有较高的含糖量,孩子偶尔喝问题不大,但经常喝有几率会使肥胖、龋齿。

  所以,不推荐大家日常大量饮用乳酸菌饮料,也不建议将乳酸菌饮料当成一种“保健饮品”。